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

國語教學報告

那天轉學走的小蔓在信裡提到「最近有什麼新鮮事嗎?」,手放在鍵盤上呆了許久,我突然有點汗顏了起來,學生們期待著一些新鮮的事物,好在日常的課堂裡留下一些鮮活的記憶;老師則期盼找到一種穩定而簡便的教學方法,好挪出更多時間發呆(?)。

這學期國語的上課基調將採以完成「工作單」的方式來進行,工作單內提出各種問題與任務。

第一個30%為基本工,包含生字、生詞、同義、反義、部件、造詞等。旨在透過現有詞彙與字庫來衍生並回顧。

第二個30%為按圖索驥,設計幾個Level1~3的題目,試著讓同學更深入的解讀課文,這部分大概60% 的學生在沒有老師、同儕的協助下,都可以經由反覆推敲、閱讀而得到答案,難度並不高,只是希望他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出答案所在的段落,並練習完整回答的技巧。這裡包含了些許修辭技巧。

第三個40%則為我心目中高年級必須養成的最重大閱讀技巧,解構並重組文章的能力。簡單來說就是在完整理解文章的表達重點,吸收文章精華後,能夠以圖像式來幫助他們建構出文章在他腦袋裡理解的樣貌。可以是心智圖、魚骨圖、樹狀圖。通常藉由這樣的輸出,我可以輕易的辨識孩子對課文重點的掌握度,也就可以判斷他閱讀理解的能力。

現在的問題是,高低成就學生間的落差甚大,不是只有國字注音的正確率而已,更大的落差呈現在課堂參與學習動機、閱讀護照裡的閱讀成就。如果教室注定無法彌平社經背景的差異,那老師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?

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我跟小富說:「每天要看繪本,慢慢要進階到橋樑書喔。」,逼著他跟我到圖書室的書櫃前,拿出一本小兵的橋樑書,30~40頁的小故事,每一面都是一半字一半圖,而字都是一個拇指那麼大還搭配注音。小富卻露出被重重擊倒的表情,快要哭了的語氣說:「這我看不完啦!」。他非得成長不可,而且除了我之外,大概沒有其他人可以幫他了,六年級畢業前,我一定要你看完100本書(not included PB),而且不准再露出軟趴趴的表情了!!!